端午的鸭蛋读书心得
过节的兴趣越来越淡了。春节便春节,在冰箱里多放些东西,坚持几天不去菜市场而已。中秋便中秋,买来月饼也不吃,做做样子罢了。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,粽子的香味越飘越浓的时候,我们刚好学到汪曾祺先生《端午的鸭蛋》一文,一颗端午的鸭蛋,流露出对故乡和儿时美好生活的回忆,我也有所回忆了。 我小时侯,我家乡协神乡笔头村的端午节是很有讲究的。包粽子,粽叶有要求,新鲜的芦苇叶,碧绿碧绿的,或者是槲叶,散发着淡淡的清香。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,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,饱满的蜜枣,花生仁,葡萄干,都早早的泡好,再加上我家人的制作,一个精致的粽子就诞生了。煮粽子不能着急,要用小火慢慢煮,我奶奶爱用火炉,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炉子上,能焖整整一个晚上。第二天我和弟弟一起床,揭开锅盖,就有一锅热腾腾的粽子展现在我们面前了,屋子里,院子里顿时都弥漫着粽子的香气。 临家的爷爷有文化,他告诉我们,月宫里的嫦娥,年年不停地捣药,这些药是要在端午节前夜,洒在各种草木上,河水里。在端午这天太阳没出来之前,这些药还停留在草上,如果这时拔回来,煮成药水,用这水来洗澡,可以治百病的。小孩子当然信,天刚蒙蒙亮,我和弟弟就找上有名的“老臭”去地里玩了,我们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圣使命——拔药草。农历五月的晨曦是美好的,空气很凉的,周围都静悄悄的,你无意的一看,也许就会碰上邻家来挖药草的孩子。 现在又要端午节了,谁还会去野地挖草呢,洗澡,有专门的沐浴露了,粽子也懒得包了,吃不了几个,干嘛哪么费劲,买几个不就行了。可是,以前的快乐是买不来的啊!
红歌声中包粽子画鸭蛋,水西门社区“别样端午”更精彩
扬子晚报网 6月9日讯 (通讯员 姚琪)包粽子、画鸭蛋、送香囊、唱红歌……9日上午,南京建邺区莫愁湖街道水西门社区,携手尚满天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组织了一场“别样端午 鸭蛋彩绘秀”端午节主题活动。
活动开始时,可爱的“粽子小姐姐”和社区网格员,与居民们互相分享自己包粽子的方法,三角形、四角形、牛角形……
绘鸭蛋环节,居民们在专业的美术老师的讲解指导下,一枚枚风格各艺的“艺术鸭蛋”诞生了;网格员向在场参与的每位居民赠送了香囊,寄托了美好的祝福;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,活动中社区党员还唱起了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、《红米饭南瓜粥》等一首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红歌,将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。
现场活动结束后,社区网格员与尚满天工作人员一道,将端午节礼品送到了辖区行动不便的老年居民家中。
网友评论